
奔跑吧4G
2013年12月4日,工信部正式颁发4G牌照,中国由此进入4G时代。
2013年12月18日,中国移动在深圳、广州正式开启4G商用;
2014年6月27日, 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分别在16个城市开展TD-LTE/LTE FDD混合组网。
2014.12.31/ 第三期
有钱就是任性 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
截止到今年10月份,中国移动一共建成了57万个TD-LTE基站,而过去近10年的中国移动基站建设总量也不过如此。
中国移动提前完成了今年50万基站建设的规划,并大步向70万基站的目标迈进。日前,中国移动的4G信号覆盖已经超过300个城市。
2014年,中国移动整体投资超2400亿元,绝大部分资金都会用于4G建设,移动的基站建设速度以及重金投入令人吃惊。
与网络建设飞跃式发展相伴的,还有规模提升的用户数量,在网络质量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之上,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开始选择4G。
并且,这一增长速度还在延续。中国移动计划在2015年年底前建成100万个4G基站,届时,4G网络将更快速、高效、智能。
4G崛起 跃动的产业链
自去年底4G牌照发放以来,中国移动抢先布局,联通和电信也加快了在4G领域的建设步伐。
运营商对于4G的迫切期望,迅速反映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PCB(印刷电路板)、终端、芯片等产业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。
随着4G网络的推进,不仅能拉动设备投资,也直接推动了手机的更新换代,许多终端厂商都积极备货4G手机,抢占市场。作为核心零组件的 PCB也是直接受益,其需求量大大提高,电子元器件工厂的产能都向手机器件倾斜。
在终端方面,截至2014年10月底,国内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达 3.63亿部,其中4G手机出货量就有1.08亿部,占近总出货量的30%。
从4G发展初期到2014年10月底,支持中国移动4G网络的手机种类从20款增加到了617款。
IDC预测,2015年中国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将接近5亿部,占全球手机销量的1/3。而在这其中,小米、中华酷联(中兴、华为、酷派、联想)、魅族等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。国产手机品牌正借4G发展的大势迅速崛起。
在4G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终端芯片方面,全球TD-LTE芯片厂商已增至14家,预计年底终端芯片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片。借助这股浪潮,华为海思、展讯、联芯等批国产芯片厂商也迎头赶上。
2014年之前,4G解决方案仅有高通、海思等少数厂商实现量产。但是进入2014年中期,
展讯和联芯等国内厂商第三季度也推出了相关产品,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推出了成熟的4G解决方案。
资费趋于合理 4G终端低开高走
2014年1月,4G首个套餐刚推出时,当当网CEO李国庆曾经发微博调侃:“中国移动推出4G套餐,40元包300兆流量,按照每秒百兆的速率,这个套餐3秒就用完了,3秒40元,一个小时就是48000元。如果晚上忘了关闭4G连接,一觉醒来,你的房子都快成移动公司的了。”
在短短24小时的时间里,网友转载达3万多次。也有网友吐槽:“4G速度快得让你资产回到十年前,网络差得让你置身十年前。”网友的转载和调侃,显示了起初大众对4G资费的担忧与不适。
2014年6月1日,中国移动下调4G资费,降幅达50%。随着资费的下调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,4G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。
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,用户正按照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设想,将手中的2G、3G手机,更换成更为时尚和多样化的4G手机。
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4G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。虽然运营商一再降低资费,但是仍有用户抱怨套餐“太贵”;除此之外,即便运营商已经在数百个城市建立基站,但部分地区的信号仍旧较差,且网络速度并不达标。